Z6·尊龙凯时「中国」官方网站z6尊龙

|
EN
|
EN
EN
  • 业务咨询

    中国:

    Email: marketing@kangtya.com

    业务咨询专线:400-780-8018

    (仅限服务咨询,其他事宜请拨打川沙总部电话)

    川沙总部电话: +86 (21) 5859-1500

    海外:

    +1(626)986-9880(U.S. - West Coast)

    0044 7790 816 954 (Europe)

    Email:marketing@medicilon.com

在线留言×
点击切换
News information
新闻资讯

生物技术企业新药开发十年蜕变

2017-04-10
|
访问量:

近几年制药巨头研发生产力水平跌宕起伏,最近一些前景看好的在研项目进展失利又一次印证了这一现象,如礼来(Eli Lilly)的AD药物solanezumab。目前看来,制药企业显然并不反对为其在研项目接受一些外部企业的帮助。
根据evalsuatePharma统计数据,过去10年,制药巨头研发的新分子实体(NME)药物通过美国FDA批准的数量呈现持续下降趋势。2006年,FDA批准的30个NME中有17个来自制药巨头,而2016年获批的25个NME中仅有9个来自制药巨头。

获批NME数量增3倍

从图1可以看出,制药巨头留下的空白很大一部分被生物技术企业所填补。在2006-2016年间,生物技术企业获批的NME药物数量增长了3倍,从最早的3个增长到9个。其中一个潜在原因是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众多研发企业获得足够多的融资以完成在研项目的市场化。
2016年,Intercept、Elusys Therapeutics、CSL和阿卡迪亚制药(Acadia Pharmaceuticals)不仅提交了新药注册申请还成功完成产品上市,这些药物中除了有利可图的疫苗,还有罕见病治疗用药。
Elusy与美国政府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关系,这有利于其用于治疗吸入炭疽热细菌的注射性疗法通过审批;CSL则为其研发的针对凝血因子IX的治疗药物Idelvion获取了孤儿药认定资格;而Sarepta在去年获批的杜氏肌营养不良药物Exondys 51目前仍存在争议。
在2016年获批的25个NME药物中,其中15个NME最先起源于生物技术企业的实验室,在这一数值上,生物技术企业压倒性地优于其他类型企业。这意味着,制药巨头和大型生物技术企业越来越愿意外购研发成果。

成制药巨头得力助手

而随着制药巨头研发支出下降,引入外部研发资产可带来诸多好处。这种策略可以提高企业资源配置的灵活性,使其更加符合需求,降低投资一个新治疗领域的风险,并拓展药企在全球的销售版图。
从获批NME的来源上看,由学术研究机构最先开发的新药数量保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例如,新西兰昆士兰大学(University of Queensland)是默沙东(Merck)宫颈癌疫苗加卫苗(Gardasil)研发项目的贡献者。
相对于学术机构和大型药企近十年来在新药开发数量上的稳定水平,来源于专科药企与大型生物技术企业的NME数量呈现明显下降趋势,从2006年的10个降至2016年的3个。
当然,关于企业的内部研发也不全是坏消息。据分析,有一些畅销的NME来自于制药巨头自己的实验室。例如,勃林格殷格翰(Boehringer Ingelheim)研发上市的Pradaxa,去年销售额达到16.5亿美元;辉瑞(Pfizer)从对惠氏(Wyeth)的并购中获得的重磅产品Prevanar 13疫苗也可算作内部研发,该药的销量非常可观,预计到2022年可达到55.4亿美元。
尽管solanezumab临床试验遇挫,2016年礼来也坚持没有进行大型并购活动,而是力求从自已研发的两只获批新药(治疗牛皮癣的Taltz和抗转移性软组织肉瘤药物Lartruvo)中获取回报。
也许未来有一天患者不再关注其所使用的药物来自什么机构,而只在意药物是否有效。但对于大型制药企业和生物技术企业而言,较小的生物技术企业不仅在研发水平上有可能超过他们,同时后者也是前者重要的研发项目收购来源。


相关新闻
×
搜索验证
点击切换
网站首页
z6尊龙